配资信息与市场分析平台
看不懂青城山的宫观亭台?别懵!
水灵妹贴心整理“青城山故事集”
一篇搞定,通俗易懂!
收藏起来,让你的青城山之旅,
不仅看风景,更能懂门道!
位于青城丈人峰下,前山山门左侧
传说宁封真君在黄帝时期是管做陶器的官,成仙后在青城山北边的山岩上居住。其帮助黄帝打败蚩尤,拯救了天下生灵,使三山五岳都乐享太平。于是黄帝修台,封宁封子为 “五岳丈人”,让他管天下的五岳名山。因为这个传说,青城山有了丈人峰,建福宫所在之地最初也被称为 “丈人祠”,宋朝廷赐名为 “会庆建福宫”。
梳妆台位于建福宫右侧,上山可至。相传是明末庆符王陈妃的避暑遗址。陈妃在此梳头,等待征战归来的庆符王。不料其夫战死,陈妃自尽。后人为了纪念他们生死不渝的爱情,建亭台于此。
位于进山门数百步处的清溪之畔
相传唐上元二年(761 年)秋,客居成都草堂的杜甫游青城,刚进门便遇雨骤发,杜甫便在山道边古楠下避雨 。后来,此处便修起了供游人休息避雨的茅亭 。
位于建福宫西北部
因彭椿仙道长而得名。民国初年,彭椿仙主持青城山,其名气常常吸引不少拜访者 。彭椿仙道长与拜访者约定,想要来拜访就要在青城山山道旁边种植一棵树,久而久之形成了椿仙行道 。
坐落在丈人峰和青龙岗之间
源出老霄顶的清溪,因丈人峰下的月城山得名。
相传轩辕黄帝时期,黄帝之师、蜀中八仙之首的容成公踏着紫气而来,选中月城山作为修身之地。彼时山中有白猿献果、灵鹿衔芝。他在峭壁间凿出石室,在此推演阴阳历法,将天地玄机刻于石壁,传说《容成内经》的初稿便诞生于这山间云雾之中。
五代十国的烽烟尚未漫入蜀地时,刘海蟾踏着仙鹤降落在月城山。他寻到容成公留下的石室,见石壁符文虽已斑驳,却仍有灵气流转。这位曾为燕主侍臣的仙人,褪去官袍换上布衣,在石室旁开辟丹炉。每当丹火燃起,山间便飘来异香,连顽石都似有了生机。
位于彭祖峰东坡上
宫内有麻姑池、鸳鸯井等传说遗迹 。
麻姑池,形如半月、水色碧绿且四季不竭不溢。相传是道教早期女仙麻姑的浴丹之地。这位以长寿美貌著称、常持灵芝或提篮的女仙,因青城山清幽秀丽选此修炼,看中池塘灵气汇聚、水质纯净,在此沐浴净身后炼制仙丹。其所炼仙丹能延年益寿、助人超凡。
鸳鸯井相传为五代前蜀所凿,为一方一圆二井,象征男女,寓意阴阳,其泉脉相通,但水却一清一浊,一深一浅,体现着道教阴阳平衡理念与自然和谐追求。
相传,在很久以前,有一对恩爱夫妻为了寻找一处可以治愈百病的圣水而踏遍千山万水,最终来到了青城山。他们的真诚感动了天上的神仙,神仙便指引他们在上清宫内挖掘出了这两口井,因阴阳属性不同,所以泉水特质不同。
张大千也曾寓居于此,碑上大字 “麻姑池”、“鸳鸯井”均为其作品。
雄踞青城第一峰之巅
▲图据:邬宪初
传说中,手持阴阳扇、骑青牛的太上老君云游时被青城山清幽环境与浓郁灵气吸引,在此停留讲经说法、教化众生,带来福祉与繁荣。当地居民和信徒为感恩其恩赐,兴建此阁。它既是供奉之所,也是人们祈求平安健康幸福的精神寄托,其建筑融合传统道教元素与自然景观,体现 “天人合一” 哲学,登阁可尽览秀丽山水。
位于混元顶北岩间
传说宁封有烟雾不迷、火中飞行本事。南方蚩尤作恶,黄帝为擒他,听闻宁封本事,前往青城山寻访。青城山多悬崖峭壁,黄帝历经艰辛爬到半山,又得知更高山上的朝阳洞才是宁封住所。洞在深谷对面的岩壁上,过谷需过枯树桥,黄帝毅然上前,在桥头遇见宁封。他们相会之处,就是现在青城山白云溪上的访宁桥。
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在看过朝阳洞后,写下诗句:“古洞亲迎光照耀,苍岩时有凤来仪 。”
位于过访宁桥左行约 1 公里处
因供奉真武大帝和三丰祖师得名。
相传黄帝与宁封在访宁桥上商议战胜蚩尤的计策时,说得高兴,宁封便在旁边的一座高峰上,演了一场烟雾不迷、火中飞行的本事给轩辕黄帝看。那座高峰便是如今祖师殿后的轩辕峰。
1945年冯玉祥将军住此,听闻日军投降消息,喜不自胜,写下“闻胜亭碑记”。
位于天师洞西侧的古龙桥下
相传是张天师受太上老君之命,降服六大魔王、八部鬼帅时,将蘸满朱砂的丹笔掷向山崖所形成,以此划定界限,使鬼王鬼帅不能僭越。
天师洞外左侧200米处
传说张天师到此降魔,突然天空中电闪雷鸣,一块巨石从空中飞来,张天师心知是妖魔作怪,挥剑一劈,巨石破裂坠地,形成两道深邃岩缝。
又称古常道观,位于青城山腰第三混元顶崖间
道观后的天师洞,传说是张陵天师修炼的地方。东汉时,张陵天师在这儿除害治病,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,道教也在这儿扎下了根。其创立的 “五斗米道”,因信众需奉五斗米入教得名。相传天师替人治病,有个规矩:要人们只消出的起五斗米的,都先给五斗米,他把这些米用兑好的药水泡过 ,再拿给病人。
天师洞内有棵千年古银杏树,树高20米,直径2.52米,平均树冠直径16米,杏乳垂瘿、婆娑苍古。传说此树是张天师亲手所种。
天师殿牌楼前,有十分罕见的两杈歧棕,相传是天师除魔时,鬼怪绕着门口笔直的棕树跑。天师一剑砍去,把树干砍成两半。他急忙把它捏拢来,从此成了“两杈棕”。
位于龙居山牌坊岗山脊上
因可见亭阁矗立于苍崖立壁之间,如置身画中得名。
在两山之间的悬崖上有块横石,这块石头看起来像是连接着两边的桥梁,被称为“天仙桥”。根据民间传说,这里是仙人聚会游戏的地方。古时候的人们相信,只有品德高尚、心灵纯净的人才能看到并走过这座桥,并且那些有幸见到这座桥的人会被赋予好运。
位于青城山丈人峰北坡,月城湖东北部
中殿供奉药王孙真人。孙思邈被尊称为“药王”,他一生致力于中医药学的研究和发展,并著有《千金要方》和《千金翼方》等重要医学著作。传说孙思邈晚年选择在青城山隐居修行,在此期间完成了著名的《千金翼方》。青城山的宁静环境和丰富的草药资源,据说对孙思邈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,也使得这里成为了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一个重要地标。
玉清宫后有“天然泉”,相传为天皇真人饮水处。
天皇真人是中国道教神话中的仙人之一,象征着长寿和智慧。传说中,天皇真人曾在此地饮用泉水,发现其水质纯净甘甜,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。因此,“天然泉”也被视为一处神圣之地,吸引了人们前来祈求健康和福祉。
位于青城山丈人山北坡,玉清宫北部
因宫内主供圆明斗姆天尊神像,故而得名。圆明斗姆天尊在道教中具有重要地位,是北斗七星的母亲,象征着保护和指引的力量。
沿林间石板路下行,道左有巨石棚成洞穴,名为“吕祖洞”,相传此处环境清幽静谧,非常适合冥想修行,且为独特的灵气汇聚之处,有助于提升修为,因此吕洞宾选择此地修炼,感悟天地之道,最终得道成仙。
带“青城故事集”游青城山
不再“干瞪眼”!
做读懂这座道教名山千年积淀的“知情人”
下次出发前翻出来看看,
说不定会令同伴刮目相看哦~
赶紧收藏起来吧!
【听说 都在看】
赞一下再走呀~比心
尊富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